考试“发挥”不好,多半是心理疾病在作怪。
不与老师交流的父母,只知道“半个”孩子。借助最后5个月,400分大大概变成500分。
一位郭姓父母对我说,他的儿子非常用功,上高中以来天天都是早上6点起床,晚上1 2点睡觉,高中三年级下学期更要熬到凌晨一两点,甚至三四点。这个孩子没什么业余喜好,也从不和同学在物质上攀比。爸爸看他的同学都有手机,计划给他也买一个,他却说不要,由于其他人发短信就得回,一来二去又浪费不少时间。
他的学校是省重点,而他在大考中成绩一直排在前10名,完全有实力考上重点大学。他的老师常鼓励他,你只须冲一冲,就能上北大、上清华。
孩子的爸爸妈妈本来从不为他的高考考试担忧,由于他基础扎实,又非常用功。可是高考考试前10天,爸爸妈妈发现他有的“不对头”,有时站起来东看看西看看,有时坐在那里两眼发直。大人感到纳闷,又不好直接问孩子,怕给他施加重压。母亲心细,在随后的几天里特别重视孩子的饮食营养,却没什么成效。
高考考试前一天晚上,孩子夜里两点还没睡,一会儿开灯喝口水,一会儿坐起来躁动不安。第二天进考场,他感觉两腿发软,不敢看监考老师。拿到试题后,他连写名字都手抖,遇见难点更是心慌气短。
高考考试结束了,他在家呆着,不外出也不说话,睡了几天闷觉。后来在母亲的追问下才道出事情原委:他报志愿时填了北大,感觉重压太大,高考考试发挥失常,就连平常会答的题也没答出来。
高考考试结果出来了,他的成绩非但上不了北大,连该省当年的重点线都没过。
为何一个刻苦努力、成绩出色、上重点大学毫无问题的孩子最后不但没考上北大,连重点大学的提档线都没过?答案非常简单,心态太糟糕,高度的紧张、恐惧笼罩在他心头,使他发挥失常。